回到第一性:刺激、救济与福利
文/刘远举 一 刺激、救济、福利、基建,都是财政出钱。 刺激的目的是让人有动力去工作,去投资。救济,要拯救一个人于困顿与危机之中。福利,某种程度上,是解决后顾之忧,拉平差距,最终让人舒适地“躺平”。
文/刘远举 一 刺激、救济、福利、基建,都是财政出钱。 刺激的目的是让人有动力去工作,去投资。救济,要拯救一个人于困顿与危机之中。福利,某种程度上,是解决后顾之忧,拉平差距,最终让人舒适地“躺平”。
文/陈永伟 最近,谷歌和微软这对老冤家又杠上了。不过,地点不是在美国,而是在欧洲。 9月25日消息,谷歌向欧盟委员会提交了反垄断投诉,指控微软采用了不公平的许可合同干扰了云计算市场的竞争,导致市场上
文/王大垂 2024年9月18日清晨,一位十岁男童在上学路上被陌生人以刀具突袭,最终在次日凌晨伤重不治离世。这个可怜的孩子在临终之际恐怕都无法理解,他之所以成为袭击者挑选的对象,很可能因为他是个日本
产能过剩怎么办?如何破局? 早在上世纪70、80年代,日本企业就开始面对产能过剩和内卷问题,从90年代开始,日本企业用了30多年时间在海外“再造了一个日本”,成功避免了内卷,其经验值得今天的中国企业
文/吴飞 在 1787 年通过的美国宪法中,并没有关于宗教自由的条款,同时也没有任何别的关于个人权利的规定。在制宪会议中,很多代表就对此表示了异议。当时对此的一般反应是,对人权的规定是没有必要的,因
文/李厚辰 在经济快速下滑的时候,我想政治致郁的大时代才正刚刚开始。 政治致郁是大家都了解的概念,我想阅读这篇文章的人也许已经经历了漫长的政治致郁史,这已然不是新鲜事。但我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简
文/徐贲 2014年1月12日,”文革”标杆人物宋彬彬在北京师大女附中(现”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向”文革”中受到伤害的老师和
文/阜成门六号院 对于如何认识日本,国内认知呈两极化,一种是把目光停留在过去,认为日本仍是一个狼子野心,右翼军国主义主宰的国家,随时还要侵略中国;另一种是把日本的历史与现实又想的太美好,贴上各种玫瑰
文/刘军宁 多数的暴政自由的国家未必尽是民主的国家,而民主的制度也未必不会妨碍自由。 历史上有许多自由的国家,但其公民对政治的参与却受到严重的限制。 自由与民主,尽管是同为世人所追求的两个目标,但却
文/倪刃 在历史的河流之中,总有一些深沉的时刻,让它们的余波久久未能平息。 苏联帝国,一个曾经辉煌的名字。它仿佛是20世纪最宏伟的建筑之一,从战火中崛起,在二战中用钢铁和血肉抵挡了法西斯的狂飙,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