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迎:未来的本质——人工智能为何无法超越人类智能?
文/张维迎 2025年6月9-10日,“2025罗汉堂-北大国发院数字经济年会”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召开。本文根据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国发院教授、市场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维迎在“罗汉堂×北大国
文/张维迎 2025年6月9-10日,“2025罗汉堂-北大国发院数字经济年会”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召开。本文根据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国发院教授、市场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维迎在“罗汉堂×北大国
文/吴靖 今日的社会是一个消费社会。消费作为“三驾马车”之一,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核心词汇,“消费者”也成了每个公民的标签之一。法国学者安东尼·加卢佐所著的《制造消费者》带我们穿越历史的烟尘,揭示出2
摘要:基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基础之上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发生。人工智能表现出来五个显著特征:技术能力的高度集中性、技术管理的高度中央性、技术使用的高度垄断性、技术受众的高度分散性、国家间或者区域间
回顾20世纪,世界上有自然的示威、有远方的战争、有倦怠的生活,在这些希望与恐惧、快乐与痛苦中,我们从未停止过的,大概就是对幸福的追寻吧。我们当下的这些困扰与执着都曾被罗素清晰有力的描述过。 哲学家格
文/张健康 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就像一颗流星划过中国思想界的天际,很快就被支持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洪流所淹没。 中国思想界首次接触到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应该是1902年严复翻译出版的《原富》。《原富
文/维舟 甲午战争是近代中国的一场大败局,泱泱大国竟被原先一向轻视的“岛夷”日本击败,堪称奇耻大辱。此前的半个多世纪里,清朝早就不止一次败在英法等列强手中,但都不如甲午战争引发的震动大,一代代的中国
从《人类简史》到《智人之上》,历史学家、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作品和观点一直备受关注:从人类社会的源头出发,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生存策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日,阿信邀请得到创
文/吴思 一、市场案例:“三刀两补” 我先介绍一种很有特色的市场,请读者给这种市场取个名字。 2018年,中国大陆出版图书的品种约50万,达到历史峰值。官方认为重复出版严重,要进行“总量调控”。于是
文/孙立平 1993 年《外交》季刊夏季号发表了哈佛大学著名教授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一文,他在文中提出了“文明冲突论”。三年后,亨廷顿出版了《文明冲突和世界秩序重建》一书,对该理论进行了
文/徐一睿(日本专修大学经济学部教授) 在当代国际舞台上,传统的战争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革。随着核武器的威慑和全球化的深入,国家间的直接军事对抗变得越来越罕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型的战争形态——经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