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隆:经济危机的脚步声
作者:柯隆 无论是回顾历史,还是放眼今日,小规模的经济危机其实时有发生,但区域性的经济危机就不多见,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就更少。上一次亚洲地区陷入经济危机是1997年亚洲货币危机,那以后,亚洲主要国家为
作者:柯隆 无论是回顾历史,还是放眼今日,小规模的经济危机其实时有发生,但区域性的经济危机就不多见,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就更少。上一次亚洲地区陷入经济危机是1997年亚洲货币危机,那以后,亚洲主要国家为
美中贸易战非但没有任何结束的征兆,甚至已经升级。与此同时,美中在其他敏感区域:香港、台湾、新疆和南中国海等问题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分歧。未来美中关系将走向何方? 曾在奥巴马政府时期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
作者:郑永年 中国新时期面临怎样的内外部风险?风险的根源无非来自两个方面,即内外客观环境的变化和应对策略的错误。总体看来,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所面临的内外部风险,仍然是围绕着十八大前后讨论多年的“
作者:王明远 前不久香港中文大学刘遵义教授在香港出席一个财经论坛时指出:贸易战对于中国而言,一个很大的风险是被世界孤立,被世界排除在外,被包括投资和贸易在内的多边秩序排除在外。今年以来在多个场合他也
作者:马丁·雅克 7月1日-2日,由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观察者网发起的“百年变局——70年共和国道路与世界格局重构”第三届思想者论坛在北京举办,本文为英国剑桥大学政治和国际研究系教授马丁·雅克在论坛
作者:王缉思(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一直奉行对中国的两手政策:一手是交往与合作,另一手是防范与牵制。在经贸关系和人文交流领域,合作的一面比较明显;在国际安全和人权等问题上,防
本文节选自《美国研究》2019年第2期,原标题《选择国内战略 定位中美关系》,内容略有删减。 作者:达巍 国内战略取向是影响中美关系走向的重要因素。过去40年,中美两国国内战略取向的契合是中美关系取
作者:郑永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 不久前,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主任斯金纳在华盛顿一论坛上谈到与中国的关系时称:“这是与一种完全不同的文明和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美国以前从未经历过。”她还
作者:郑永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 如果说前些年人们讨论得最多的是中美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近来随着两国之间贸易战不断恶化,人们思考的问题不再是会不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而是这个陷阱
作者:邓聿文(独立学者,中国战略分析智库研究员) 美中贸易战复战以来,中国向外释放的信号重新变得强硬。比如,中国外长王毅和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先后表示:中国不可能签署任何不平等、不平衡的协议;对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