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瀚:浮花碎影说日本
作者:萧瀚 布罗茨基(Joseph Brodsky)《逃离拜占庭》开篇就说:“每个观察都会遭到观察者个性特征的扭曲,即观察所反映的往往只是观察者自身的心理状态,而不是被观察者的实际状态。”这段话尤其
作者:萧瀚 布罗茨基(Joseph Brodsky)《逃离拜占庭》开篇就说:“每个观察都会遭到观察者个性特征的扭曲,即观察所反映的往往只是观察者自身的心理状态,而不是被观察者的实际状态。”这段话尤其
作者:吕嘉健 一 我离开中国以后,很多人曾经问过我两个问题:为什么要移民?你对于失去的权益后悔么? 我说:我希望在有生之年重新获得一些在别处生活的经验和见识,我想在世界之中重新发现我自己,在远离中国
作者:吕嘉健 中国人讲的“礼”与日本的“礼”有根本的区别。 日本人的“礼” 最值得深究,其背后蕴含着架势、正身、认真的意义和“大和精神”。“礼”在日本涉及到等级、本位、虔诚和尊敬。日本人认为:“礼”
作者:老愚 毋庸置疑,我们身处一个比“二”的疯狂时代,而且,比赛的气氛随着忠诚政治的升级愈加浓烈。 “二”,原本为贬义词,大家以“二”为耻,避之唯恐不及。“二货”,是鄙视度达到最高级的极端用词,对背
原载:FT中文网 作者:段宏庆 日前有东京大学的日本友人来华,相聚时告知,我去年赴日访学时接待并指导我的老师高见泽磨教授,已经卸任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所长,现在安心做个“无官一身轻”的教授。言语中
作者:林毓生 中国知识界谈到启蒙运动,通常都是指十八世纪法国知识分子领导的启蒙运动。事实上,十八世纪另有苏格兰启蒙运动,其基本差异是:对理性的解释有极大的不同。 苏格兰启蒙思想家认为,理性非常重要,
作者:资中筠 1987年《美国研究》杂志创刊之初,笔者开宗明义曾提过中国人为什么要研究美国的问题,并给出了四个层次的”我见”。应该说,这第四个层次才是把研究美国列入社会科学的
来源:静说日本 作者:徐静波(亚洲通讯社社长) 大家不知有没有注意到一条日本新闻?连接东京市中心与北郊茨城县筑波科学城的筑波快线列车,原定于上午9点44分40秒发车,但由于操作员的失误,结果列车没有
作者:韩少功 烧烤的面包和牛排,能使我们想象游牧人篝火前的野炊。餐桌上的刀叉,能使我们想象游牧人假猎具取食的方便。人声鼎沸的马戏、斗牛、舞蹈,能使我们想象游牧人的闲暇娱乐。奶酪、黄油、皮革、毛呢、羊
作者:许成钢(长江商学院经济学教授) 文化革命是一场恐怖政治的群众运动,产生于极权制,有着深厚的极权主义历史渊源。一方面,其渊源包含大量的外来影响;另一方面,中国历史上就存在的暴民政治,也是其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