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巴克冲外卖小哥怒吼的大妈,代表了一种集体病
文/张丰(南都观察特约作者) 中国中产的问题,在于除了生活方式的骄傲,没有其他更有力、更有意义的价值取向。他们并没有发展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化标签”,也没办法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成都一家星巴克
文/张丰(南都观察特约作者) 中国中产的问题,在于除了生活方式的骄傲,没有其他更有力、更有意义的价值取向。他们并没有发展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化标签”,也没办法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成都一家星巴克
文/田思奇 在等级秩序森严、文化极端保守的日本职场里,主动离职的过程可能漫长又磨人,还会被雇主称作“不光彩的行为”,甚至有雇主认为“辞职就是一种背叛”。至于离开的人,则被视为“软弱的放弃者”。为了逃
文/王小鲁 一 总结上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的发展过程,有很多有趣的角度。八十年代电影的叙事母体及场景,从前期到后期发生了重要的改变:从主要以农村为场景,变为走向城市;故事的发生地从田地、工厂,走向酒
文/阜成门六号院 11月20日是胡耀邦诞辰108周年纪念日,今年也恰逢改革开放45周年。思想、制度、文明的现代性转型,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核心要义,这方面胡耀邦和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做出了巨大努力,并为
文/李佩珊 “现代日本少子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尽管经济上的贫富悬殊在扩大,大多数的日本年轻人却依然继续想过着‘中流’的‘普通的生活’。” 在《低生育陷阱:日本少子化对策的失败》一书中,日本著名社会学家
文/刘远举 中国社交媒体上往往有很多“中产凡尔赛”,比如,为房、车、学区房与度假的费用焦虑。其实,这是各国中产通病,下文剖析一下美国中产的生活方式与精神感受。 在欧美,中产的生活似乎很好,可以海外度
文/叶泊枫 由于日本是低欲望的鼻祖,我们现在所经历的事情,大致都能在过去的日本找到原型。 所以搞清楚日本经历过的事,对了解我们正在经历什么,和未来将会发生什么,很有借鉴意义。 01 重建 ⇒ 腾飞
过去几年,许多人对现代社会高度理性的氛围深感失望,于是彻底投向强调身体直觉的身心灵领域。诸如冥想、疗愈、正念、瑜伽等身心灵方法,成为人们热衷实践的内容。 身心灵产业已经变成了一个庞大的“矿区”,根据
文/刘晗 曹望云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但又怕自己特立独行而不合群。正是这种“既要,又要”的自我苛求磨平了原本锋利的棱角,难道合群就是以失去个性为代价吗?“认识你自己”这句箴言源自希
文/徐贲 现今社会中有不少人似乎得了一种精神上的流行病,那就是变得越来越要面子,但却又越来越粗鄙。这是由于“荣誉”与“不荣誉”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甚至荡然无存。 不久前,某艺人母女三人在江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