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炜光:公共服务——政府存在的唯一理由
本文原发于2007年1月。 作者:李炜光 经济学家们对国家职能问题的讨论一般总是围绕着传统中国的政府究竟是管得多了还是管得少了、政府的职能作用究竟是太强了还是太弱了的问题进行,实际上这里面有误解。应
本文原发于2007年1月。 作者:李炜光 经济学家们对国家职能问题的讨论一般总是围绕着传统中国的政府究竟是管得多了还是管得少了、政府的职能作用究竟是太强了还是太弱了的问题进行,实际上这里面有误解。应
作者:陈行之 1 写下标题才想起应当查一查“氛围”是什么意思。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周围的气氛和情调。”并且举例说:“人们在欢乐的氛围中迎来了新的一年。”面对这个解释我有点儿沮丧,首先,我觉
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缘何在十年内发生了较高程度的战略共识?错误根源何在?决定下一步的变量何在?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王浩撰文提出,在美国国内“双重极化”的政治结构下,美国两党可能会从地缘政治逻辑和安全维度
本文根据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院院长李晓教授在2018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录音整理。 作者:李晓 亲爱的经济学院、金融学院的全体毕业生同学,尊敬的毕业生家长,经济学院的各位领导和老师,大家下午好!
作者:郑永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文明的才是可持续的。近年来,中国高层针对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思想“满天飞”、盲目崇拜西方的现象提出了“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
作者:乔治·奥威尔 翻译:董乐山 我们生活在独立自主的个人已经不再存在的时代,或者应该说个人已开始不再有独立自主的幻想。现在,在我们所有关于文学的谈论里,而且(尤其是)在我们所有关于批评的谈论里,我
黄华侨: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似乎没弥合各族群裂痕。如果哈耶克在我们这个时代醒来,他会怎么说?如何比较米塞斯和哈耶克的异同? 作者:黄华侨 哈耶克生于1899年,逝于1992年,2019年是他诞生120
本文是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在2016联想之星WILL大会上的应邀发言,原题目是“一个经济学人眼里的未来”。周其仁指出,已知的最好答案是“不确定”,中国人正在对未来严阵以待,我们应该学习以色列
作者:余智(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 近日,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国务院(外交部)政策规划室主任斯金纳女士在一个论坛上提到:美国国务院正在制定基于“文明冲突”认知的对华外交战略,将中美当前矛盾界定为两
作者:胡泳 人文素养的困局 美国《大西洋月刊》报道说,一项针对大学新生进行的一年一度的长期调查发现,在过去10年里,学生们说自己上大学的首要原因就是为了找一份更好的工作;而在2008年大衰退前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