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堰塞湖现象”与社会抗议
作者:郑永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 近年来,社会抗议运动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潮流,从美国、欧洲到亚洲,没有几个国家能够避开社会抗议运动。尽管社会抗议运动一直是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但对任何社会来
作者:郑永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 近年来,社会抗议运动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潮流,从美国、欧洲到亚洲,没有几个国家能够避开社会抗议运动。尽管社会抗议运动一直是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但对任何社会来
作者:柯隆 无论是回顾历史,还是放眼今日,小规模的经济危机其实时有发生,但区域性的经济危机就不多见,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就更少。上一次亚洲地区陷入经济危机是1997年亚洲货币危机,那以后,亚洲主要国家为
作者:郭良平 中国官员常为在国际舞台上讲话没人听、没人信而苦恼。中共建国以来取得了民族独立,克服了国家的积贫积弱;经过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和规模崛起,震撼世界,赢得不少赞叹,也
作者:王明远 前不久香港中文大学刘遵义教授在香港出席一个财经论坛时指出:贸易战对于中国而言,一个很大的风险是被世界孤立,被世界排除在外,被包括投资和贸易在内的多边秩序排除在外。今年以来在多个场合他也
作者:王缉思 很多近现代政治家和思想家都描绘过他们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如马克思和恩格斯论述的共产主义社会和孙中山的“天下大同”理念。不过他们的理想社会都建立在国家消亡的基础之上。从今天来看,国家消亡还
作者:郑永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 今天的国际政治舞台上,在作为西方世界核心的美国,人们最为关切和讨论最多的,无疑是所谓的“自由世界秩序”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及其前途问题。二战之后,美英两国
作者:马丁·雅克 7月1日-2日,由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观察者网发起的“百年变局——70年共和国道路与世界格局重构”第三届思想者论坛在北京举办,本文为英国剑桥大学政治和国际研究系教授马丁·雅克在论坛
作者:王缉思(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一直奉行对中国的两手政策:一手是交往与合作,另一手是防范与牵制。在经贸关系和人文交流领域,合作的一面比较明显;在国际安全和人权等问题上,防
本文节选自《美国研究》2019年第2期,原标题《选择国内战略 定位中美关系》,内容略有删减。 作者:达巍 国内战略取向是影响中美关系走向的重要因素。过去40年,中美两国国内战略取向的契合是中美关系取
作者:郑永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多年来,“美国的衰落”一直是学界和政策研究领域的一个最重要的话题,不仅在美国本土,而且也在世界各国都是如此。这个话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