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宁荣:从历史中找寻中美关系困局成因
本文为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开学典礼致辞全文。 作者刘宁荣教授,香港大学SPACE学院常务副院长(商学及中国发展)、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执行院长。 作者:刘宁荣 欢迎来到香港大学,
本文为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开学典礼致辞全文。 作者刘宁荣教授,香港大学SPACE学院常务副院长(商学及中国发展)、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执行院长。 作者:刘宁荣 欢迎来到香港大学,
本文是鲁迅先生1932年在北平辅仁大学演讲,记录稿最初发表于1932年11月30日北平《世界日报》“教育”栏。发表前曾经鲁迅修订。 作者:鲁迅 我是上星期到北平的,论理应当带点礼物送给青年诸位,不过
作者:朱大可 就其本性而言,任何文化史都是欲望史,它向人们揭示了欲望生长的进程、表达形态,以及欲望发生的机制和原因,人处理欲望的各种手法,等等。与传统文化史相比,欲望史将更明澈地展示文明的历史本相。
来源:公众号-上海美国研究 1981年,17岁的苏州少年朱锋机缘巧合地开始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学习。彼时,中美两国之间交往正变得日益活跃。北京大学里的中美学术交流氛围浓厚,令他认识到美国
作者:邓晓芒 摘要:中国人的道德底线直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传统的血缘亲情原则和家族等级原则,它在当代的陌生人社会中已经暴露出了极端的不适应,成为官员腐败、环境污染、毒食品泛滥、以邻为壑等丑恶现象的文化根
作者:商灏 细读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王缉思教授的重磅新著《世界政治的终极目标:安全、财富、信仰、公正、自由》,深感其强大的思想力量和逻辑力量,非常同意盘古智库理事长易鹏在该智库1月21日为这本
作者:成庆(上海大学历史系讲师) 如同所有的流行观念与词汇一样,“佛系”一词的热度在数月的媒体讨论中迅速退潮,逐渐成为一个过时的符号,但就在如此速朽的“小时代浪潮”背后,我们或许反倒可以拉开一些时空
作者:孙向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一个网络热词正在学界引起广泛注意,大家开始谈论起“佛系青年”、“佛系子女”、“佛系生活”等说法,统而言之出现了所谓的“佛系现象”。 这个网络流行的热词,居然引
作者:陈行之 1 历史情境往往是历史本质的显现。在一定的历史时空发生什么事情,出现什么人物,并非出于随机或故意,而是由那个时期的历史本质所决定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以1688年为例。 如果你在16
作者:郑永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在任何一个社会,企业家是国家经济的主体。如果根据马克思“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的观点,人们可以说,没有企业家群体的崛起就没有国家的崛起。近代以来,